關於國家的起源‧整理分享|GM綜合

關於國家的起源
🍲
這一篇可以算作是 關於農業的起源 的續集。談到農業的起源不免會觸及農業與國家的關係,因為傳統認知這麼認為:農業社會讓人類開始有財富和階級的差距,而且從事農業需要水利設施等公共建設,所以人類就順理成章的組成國家。

《反穀》這本書打破了這樣的認知。作者認為❶農業並未直接催生國家,從穀物作物出現到有國家雛形的城邦出現相差達四千年的時間。❷大量人口聚居也未必帶來繁榮昌盛,而是一場場悲劇的開始。❸國家在人類歷史上並沒有那麼偉大。

❶早期國家文明出現的位置多半位於河川中下游的沖積平原。位於這種地形的人們有更高比例的食物來自農業生產,這更有利於國家運作,但不表示農業必定促成國家。相對來說,河口溼地的自然資源豐富,人類多半採集為生,不會積歛食物。有權力者難以執行徵收管理的政策,因此國家比較難形成。

從事農業的人口不能離自己的田地太遠,所以人類必須定居於氾濫平原。又因為農業專業生產對商業貿易的需求,以及防衛安全的考量,人類先是發展出規模較小的聚居城鎮。之後在此基礎上逐漸擴大規模成為國家。國家有更複雜的階級和權力結構,以及專業化的官僚系統,會更全面的控制糧食和人口、維護與擴大領土。

國家出現的轉機是在3000B.C.。在這個時間之前的美索布達米亞是比現在更濕潤且生態豐富的濕地,人類可以同時採用多種生存策略,包含採集狩獵和農業。3000B.C.的氣候變遷使得波斯灣海平面下降,濕地自然資源減少。乾旱現象更讓美索不達米亞的可耕地面積縮小,人口被迫聚攏在河道兩側,並且更加仰賴農業生產。

農業生產比重增加的趨勢導致人類更需要灌溉設施。這個現象有助於國家的管理控制。政府奴役人民挖掘水圳,提高農業產量。人民要使用灌溉水源就必須上繳作物,國家徵收這些作物可以鞏固統治,甚至發動戰爭、擴大領土、掠奪新的奴隸。所以說,「農業」本身就是國家統治人民的重要工具。

❷為了要供養不事生產的貴族官僚,國家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口,而人口聚居的狀態造成許多悲劇發生。人類密集群聚創造了流行病散播孳生的溫床,而且人類與牲畜密切相處更使得病毒變種,在人畜之間相互傳染。

相較於採集狩獵的維生策略,初期農業國家的食物來源可說是少的可憐,從整個自然界的資源限縮到只能以少數農業生產的穀物為主食。這也使得人類的營養狀況與身體健康不若以往。再加上疫病侵擾,使讓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。

為了因應人口數量和生產力降低,國家需要經常征戰捕捉外圍的「蠻族」充實人力,或是奴役其他國家戰敗的俘虜。國家之外是自由遷徙和自給自足的生活,國家之內卻是徵收生產收穫和剝削勞力的高壓統治。這些都使得國家人口加速外逃。中國秦代興建長城,一方面是要抵禦外族入侵,另一方面也是阻止人民外逃。

國家不斷開闢農田增加生產力,並砍伐森林興建公共設施或貴族的宮殿。但過度灌溉田地卻使得土壤鹽化,開發河川上游地區導致水土流失,下游河道淤積提高洪災發生頻率。我們在地理課本看見的區域問題,發生在現代也同樣發生在過去。因果關係並沒有改變。

由此可知早期國家持續役使勞力和地力,使得國家處於動盪不穩的狀態,造就政權不斷興替的歷史。縱使我們看見了人類文明的「輝煌」成就,卻都是建立在國家血汗的統治之上。而且這所謂的「輝煌」也是站在國家的立場而界定,並不是所有人類的一致共識。

❸不是所有人都熱愛農業,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國家趨之若鶩。從前面一連串的悲劇可以看見早期的國家不太吸引人,有些國家在滅亡之後,人民甚至回歸採集的生存方式。人類歷史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與國家無關,就算在早期國家出現之後,絕大部分的人類仍不在國家統治之下。

國家沒有那麼偉大,但國家的起源主導了我們如何理解文明與人類歷史,彷彿不是國家就不是文明。生活在濕地的人沒文化嗎?當然不是,但濕地居民很難留下「讓後世看見」的遺跡,河水與海水一波波沖蝕覆蓋,也就難以成為「歷史」。現代國家已經主導世界,而且國家也更偏好看見「國家」的歷史。

📖 《反穀》p33
如果你以石材構築宏偉建物,並恰當地在單一的地點留下斷垣殘壁,那麼你很可能被人「發現」,然後主宰古代史的篇章。……如果你是沿途丟棄可被生物降解之垃圾的漁獵採集者或游牧部族(就算如何人多勢眾),你很可能會在考古紀錄中被完全忽略掉。

🌴
素材來自《反穀》,此書為2019秋季 #環境社會學 選讀書籍。

📚
《反穀》
──穀物是食糧還是政權工具?人類對農耕社會付出何種代價?一個政治人類學家對國家形成的反思
Against the Grain: A Deep History of the Earliest States
James C. Scott 著作 2017年
翁德明 翻譯 2019年
麥田出版

📷
背景照片為日本姬路城,拍攝於2018寒假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美國50州行政區圖‧各州人口面積統計|GM地圖

2017學測心得文//評點參考書與個人讀書心得

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‧讀書筆記|GM閱讀

[步道]大直-老地方-劍潭。串聯捷運站、眺望機場、圓山水神社遺跡

歷屆總統選舉‧得票數比較|GM政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