📚 《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》 ── 幾條線、幾種色、幾個點,一個既大又小、既圓又扁的秘密世界 Maphead: Carting the Wide, Weird World of Geography Wonks Ken Jennings 著作 2011年 李淑珺 翻譯 2013年 臉譜、城邦文化出版 💊 《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》書名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,但可以推知與地圖相關。這本書的作者熱愛地理,也是個地圖迷。他用十二篇文章談他從小喜歡地理的成長經歷,談他對地圖設計的看法,談美國學生的地理知識競賽,談旅遊,談什麼是「地理」。 🌟 讀這本書最有趣的感覺是,他能夠喚起兒時的記憶,而且頓然發現,原來當時的我不是孤單一個人。還記得小時候偶爾會翻閱聖經,看聖經的第一個字是什麼,還有最後一個字是什麼。(答案:起初;阿們) 文字看久了也無聊,當然會翻到最後面看地圖。相較於整本聖經都用超薄的聖經紙,地圖這幾頁的紙質特別厚,而且是彩色印刷。地圖呈現以色列附近的區域、保羅前往羅馬宣教的路線。當時完全不知道地圖畫的地方到底在世界的哪裡,上面全都是陌生的地名,除了聖經故事常聽到的「耶路撒冷、紅海、羅馬」之外。 沒想到,看聖經地圖這件事,同樣也發生在兩百年前的小孩子身上。 📖 p22 對大多數為維多亞時代的兒童而言,他們的第一幅地圖,通常是在家裡或學校裡的聖經上第一頁的地圖,因為「聖地」的地圖經常是浩瀚的「出生」或「看哪」等古語的汪洋裡,唯一彩色的一頁。 🌟 熱愛地圖或地理這件事,多半都是在小時候達到顛峰,隨著年歲漸長,因為各種原因而逐漸成為塵封的記憶。國小時我時常翻閱寰宇地理百科,國中吃午餐時我通常都是一個人端詳地理課本的地圖,到了高中就漸漸不再做這件浪漫的事。如果這個情況再延續下去,或許我也會有和作者一樣的經歷。 他說,他至今仍還能記得蒲隆地和千里達與托巴哥的首都名稱,卻會搞錯斯洛伐克和烏克蘭的首都。因為這些國家是冷戰結束後才形成的新國家,而那時,他已經不再是「愛背誦地圖的九歲大孩子了!」(p23) 最後以書中這兩段引文作結。現在,我持續喜愛地圖、欣賞地圖、創作地圖。 📖 p19 我喜愛地圖,除了因為它們可以說明關於真實世界的資訊之外,也是因為它們呈現的秩序與細節。一張好的地圖不只能實用地重現某個地方;它本身就是一個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