煙囪之島‧讀書筆記|GM閱讀
📚
《煙囪之島 》
──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
房慧真 、何榮幸、林雨佑、蔣宜婷 著作
春山出版 2019年
💊
石化,石油化學工業,或許會讓人聯想到雲林麥寮的六輕。六輕工業區甚至已經是麥寮的同義詞。有六當然有一二三四五。在臺灣積極發展工業和美國環境運動興起的背景下,美國貸款給中油興建一輕,1968年高雄楠梓的高雄煉油廠啟用,後續的二輕和五輕也在此興建。三輕和四輕則是坐落於高雄林園工業區。
一本講石化產業的書,這個題材一聽就讓人想睡覺,感覺既無聊又龐雜。實際上並非如此。
這本書看得很深也看得很廣。除了從時間軸剖析臺灣石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因緣,更厲害的是作者群(報導者團隊)廣泛詳實的調查各方行動者。產、官、學、民、工,中油和台塑管理階層、經濟部官員、環保署和環保局、各種專業的學者教授、在地環保團體和抗爭領袖,以及曾在工廠任職的工人。
報導者團隊不僅只調查人,也比對許多環境監測資料、歷史文件、官方報告、各類學術論文等。這些素材拼湊出石化產業各面向的樣貌,讀者能從多元的觀點綜合理解這個在臺灣生存已經超過50年的產業。此外,讀者也能看見臺灣環保運動、產官學的合作或角力、大型企業與地方居民的關係、環保與發展的論述等等。
🌟
很「硬」的石化產業發展故事,在豐富的人物訪談和故事穿插之下顯得立體也更有溫度。由衷佩服報導者團隊優秀的調查和書寫能力,讀來收穫豐富。
作為後解嚴時代出生的學生,透過此書得以看見80-90年代風起雲湧的環保抗爭時期。此外,當代的六輕工業和麥寮發展出複雜的「共生關係」,五輕和高雄後勁卻是堅持數十年的對抗。其中的細節值得進一步思考探索。
最後補充幾點。輕指的是輕油裂解廠,屬於石化產業鏈的上游產業。但我們熟知的幾輕工業區實際上絕對不只做輕油裂解。統稱N輕是因為社會已經熟悉這個名字。原本「輕」承載著拚經濟、振興地方發展的意涵,但現在可能已轉化為環境汙染的負面象徵。
一輕到五輕皆為中油所有,只剩三輕和四輕仍在運作。台塑的六輕是唯一民營產業。台南七股濱南工業區的七輕和彰化大城海埔地的八輕(國光石化)經過長期計劃之後都沒有興建運轉。
📅
閱讀於 2019年10月20日~10月26日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