複眼人‧讀書筆記|GM閱讀


📚
《複眼人》
吳明益 著作 2011年
夏日出版

🌟
這是第一次讀吳明益的作品,翻開首章就立刻被吸引了。在類民族誌的書寫之下,瓦憂瓦憂島漂亮的登場,讓人想多認識瓦憂瓦憂文化。接著故事轉到寂寞抑鬱的阿莉思和臺灣島,低氣壓瞬間籠罩。兩條故事線並進,注定會在某處匯合,給人滿滿的期待。

讀完整本小說,卻有些許失落感。小說中後段好多新的角色登場,順道帶出豐富的環境議題,但他們的功能似乎也僅只於此。這些角色沒有推進故事的動力,於故事線來說甚至可有可無。故事逐漸退為背景敘事,環境議題才是新的主角,而人物角色淪為作者的工具人、環境議題的代言人。(這個感受主要來自於獵鯨和獵海豹的部分。)

複眼人的片段也有類似的感受。我很喜歡複眼人即將登場的幾段書寫,可以感覺到某件大事即將發生,某些人必將死亡,那令人全身發毛。在讀書的時候讓人微微恐懼,顯示小說相當成功。

可是,複眼人正式登場之後卻也變成一名代言人。他甚至是像個學者長篇大論起來,把他所理解的「記憶」分成三類,接著再分別論述。我納悶,這是在寫申論題嗎?複眼人顛覆期待的鋪排效果當然是見仁見智,但對我來說並非最佳的表現。

儘管環境議題搶奪了故事主體的鋒頭,但小說仍然流暢的把各種素材編織成一個美麗的故事。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揪心。很欽佩作者的敘寫功力。

📖 p173
穿過封鎖線,在一面牆倒下的海上房屋旁邊,阿莉思撿到家裡的醫藥箱,並且很幸運地撿到抽屜裡的皮包和卡片,剛買回來的Ohiyo睡墊,存有托托照片的防水硬碟……撿著撿著,覺得自己的人生掉了一地,眼淚就快掉出來,她趕緊說說話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……

故事前段的場景顯得有點寂寞、有點冷清,好像大家都只能是一個人,一個人航向海洋的盡頭、一個人活著並一個人死亡。到了故事後段,災害接二連三,人卻也終於有了陪伴,是貓、是人、是朋友、是關心,生命重新裝載新的動力,不再孤獨。這是我感受到比較正面積極的意義。

很難借到鯨魚版封面的那一版,所以讀的是初版。

下一本吳明益會想看《苦雨之地》。

🌴
這本書是2019秋季 環境社會學 選讀書籍。

📅
閱讀於 2019年10月28日~10月31日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美國50州行政區圖‧各州人口面積統計|GM地圖

歷屆立委選舉結果‧蜂窩地圖|GM政治

英國國會如何表決‧最詳細解析|GM政治

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‧讀書筆記|GM閱讀

生育率指標介紹+2017臺灣生育解析|人口解析